No student devices needed. Know more
15 questions
根據本課訊息,晉國之所以要聯合秦國攻打鄭國,原因是:(請勾選兩個)
晉文公流亡在外時,鄭國未予以禮遇
晉國認為鄭國的戰略位置極佳
城濮之戰時,鄭國暗中親附楚國
鄭國對秦國無禮,晉國要為秦國出氣
在本文描述中,秦晉聯軍有何特色?
兩國齊心協力,對於攻打鄭國的動機一致
兩國有統一的駐紮地點,統籌處理物資與訊息
兩國駐地不同,恐怕未能有效統整戰時資訊
秦、晉軍力皆弱,兩國必須結盟才能攻打鄭國
下列對於燭之武對鄭文公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矣」這句話的敘述,何者正確?
面對鄭文公的邀約,燭之武謙遜表示有更好的人選
燭之武挑釁鄭文公年邁,暗諷鄭文公無計可施
燭之武埋怨鄭文公未能及早重用他,屬於婉曲法
燭之武表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不是沒用的人
根據本文,鄭文公力邀燭之武出面解決國家困難時,用了哪些方式?正確的順序是:
道歉 > 曉以大義 > 放下身段
放下身段 > 道歉 > 曉以大義
曉以大義 > 放下身段 > 道歉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燭之武這段話運用了以下哪一種說服技巧?
示弱:鬆懈對方警戒心
說之以害
誘之以利
挑撥離間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針對這段話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若」代表「您」,是表示尊敬的用詞。
「敢」代表「勇敢」,可見燭之武氣勢凌人
「執事」是「做事的人」,在此借代「秦穆公」
燭之武說出這句話,可見他有意投降秦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下列對此文句的說明,何者正確?
「鄙」意為「鄙視」,燭之武指出秦穆公對鄭國的不重視
「越國以鄙遠」中的「國」,指的是秦國
「越國以鄙遠」中的「遠」,作為名詞使用,指晉國
「焉用亡鄭以陪鄰」意為:何必用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勢力呢?
以下是同學對「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這段話的理解,哪位同學看法正確?
楷憶:鄭國的地理位置,可提供未來秦國東進的有利條件
芳慈:可見當時外交人員往來十分危險,大家必須有難同當
卉美:燭之武建議秦國可遷都鄭國,成為稱霸東邊道路上的主人
宇浩:秦國放棄攻打鄭國的話,秦國也就可以不再害怕晉國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以下關於這段話的描述,正確的是:
秦國曾接受晉國的恩惠
晉國給秦國焦、瑕兩塊土地
「朝濟而夕設版焉」用來誇飾翻臉不認人之速
燭之武預言未來秦國會給晉國更多好處
請根據下文,判斷何者敘述正確?「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封在此做動詞用,意指封閉;封則為名詞,意為封地、領土
鄭國指出,只有秦國能夠制止放肆的晉國胡作非為
燭之武根據地理位置,指出秦國將會是晉國的下一目標
圖指的是,燭之武建議秦穆公可從地圖上驗證他的預言
燭之武說服秦穆公時,處處稱「君」,展現出怎樣的心理策略?
呈現出鄭國對秦國的崇拜與害怕,把自己降到最低
處處為對方設想,營造出「我都是為你好」的氣氛
「君」是第二人稱「你」,表示兩國是平等的地位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的敘述中,燭之武運用了哪一種說服策略?
說之以害
挑撥離間
誘之以利
預言未來的威脅
燭之武在「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這段話中,運用的說服策略是
預言未來的威脅
誘之以利
挑撥離間
說之以害
老師問大家「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這段話運用了哪個策略?哪個同學說對了?
睿豐:誘之以利
思杅:說之以害
士竑:預言未來威脅
泓偉:挑撥離間
根據課文,燭之武面見秦穆公所說的那些話,得到了怎樣的結果?
秦穆公與晉國、鄭國都斷絕往來
秦穆公信守與晉國的盟約,不為所動
秦穆公撤軍,並規勸晉國也撤軍
秦穆公撤軍,並且派人駐鄭協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