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student devices needed. Know more
14 questions
「樓閣萬家,街衢對峙,有亭翼然,亙二、三里。直如弦,平如砥,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履」,其中「直如弦,平如砥」所形容的對象是:
鹿港的長隄
鹿港的鹽田
鹿港的街道
鹿港的沙灘
洪繻〈鹿港乘桴記〉:「昔之盛,固余所不見,而其未至於斯之衰也,尚為余少時所目睹。」關於此段文字的理解,最恰當的是:
作者年輕時鹿港即已沒落,雖當時無緣得見,但沒有現在這麼糟糕
作者年輕時鹿港還很繁盛,據其親眼所見,絕對比現在的光景還好
作者年輕時鹿港還很繁盛,雖當時無緣得見,也知道比現在還要好
作者年輕時鹿港即已沒落,據其親眼所見,絕對沒有現在這麼糟糕
「海艟之來,止泊於沖西,內津之所謂『鹿港飛帆』者,已不概見矣。綑載之往來,皆以竹筏運赴大艑矣。」由此描述可知,鹿港布行要將布匹賣到泉州,其過程應是:
布行→沖西→竹筏→大船→泉州
布行→竹筏→沖西→大船→泉州
布行→沖西→大船→竹筏→泉州
布行→大船→竹筏→沖西→泉州
「蓋鹿港扼南北之中,其海口去閩南之泉州,僅隔一海峽而遙。」此段文字主要說明:
鹿港距離中國最近
鹿港地理位置優越
鹿港海洋資源豐富
鹿港運輸皆靠船運
「蓋藏既富,弦誦興焉」所揭露的社會發展現象是:
經濟蓬勃發展,促進文化與教育的興盛
感謝天賜財富,經常舉辦寺廟宗教慶典
人民有錢之後,開始重視歌舞視聽娛樂
為了保全財富,堅固樓房建築大行其道
「遠近燈火明滅,屈指盛時所號萬家邑者,今裁三千家而已,可勝慨哉!」作者寫作這段話的用意在於:
以民家燈火之明凸顯鹿港夜景之美,增添小鎮繽紛之感
以民家燈火之數凸顯人口減少之劇,增添冷落蕭瑟之感
以民家燈火之滅凸顯殖民統治之嚴,增添惴慄不安之感
以民家燈火之雜凸顯經濟失序之亂,增添沒落衰敗之感
「洎乎火車之路全通,外貨之來由南北而入,不復由鹿港而出矣。」由此可知,鐵路的開通使鹿港:
買賣更快速獲利更豐
重拾往日的平靜純樸
坐收南北商務的利潤
失去貿易樞紐的地位
洪繻〈鹿港乘桴記〉記錄鹿港興衰的故事,其中屬於清代的描述是:
而春秋試之貢於京師、注名仕籍者,歲有其人
余往年攜友乘桴游於海濱,是時新鹽田未興築、舊鹽田猶未竣工
向時估帆所出入者,時已淤為沙灘,為居民鋤作菜圃矣
重以關稅之苛、關吏之酷,牟販之夫多至破家
下列文句,最能彰顯洪繻之「批判意識」的是:
是時新鹽田未興築、舊鹽田猶未竣工,余亦無心至於隄下
向時估帆所出入者,時已淤為沙灘,為居民鋤作菜圃矣
注名仕籍者,歲有其人,非猶夫以學校聚奴隸者也
無懋遷,無利涉,望之黯然可傷者,今之鹿港也
「重以關稅之苛、關吏之酷,牟販之夫多至破家,而閩貨之不能由南北來者,亦復不敢由鹿港來也。」由此可知,受到最大影響的是:
小生意人
大資本家
鐵路員工
稅務官員
下列關於洪繻的文學風格與特色,敘述最適當的是:
古文兼擅各體,長於哲學思辨、辭氣恢弘雄壯
作品常蘊含對社會民生的悲憫,並具史料價值
詩歌以山水田園詩、遊仙詩、詠史詩最為突出
關注臺灣的語言文化,主張語言是民族之精神
下列出自洪繻〈鹿港乘桴記〉的文句,運用「引用」修辭的是:
迄於今版圖既易,海關之吏猛於虎豹
海水浮天如笠,一白萬里如銀,滉漾碧綠如琉璃
夕陽欲下,月鉤初上,水鳥不飛
衣食於其中者,尚數百家也
下列關於洪繻的生平,敘述不正確的是:
少時勤學苦讀,冀望實現經世濟民的抱負
曾以第一名考中秀才、積極參與抗日行動
堅持以干支紀年,不講日語、不剪斷辮髮
潛心於著述,兼治文史,以推廣西學為業
下列出自〈鹿港乘桴記〉的文句,可以作為「滄海桑田」之具體例證的是:
向時估帆所出入者,時已淤為沙灘,為居民鋤作菜圃矣
海水浮天如笠,一白萬里如銀,滉漾碧綠如琉璃
洎乎火車之路全通,外貨之來由南北而入,不復由鹿港而出矣
山潦之來,鹿港人家半入洪浸,屋廬之日就頹毀
Explore all questions with a free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