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questions
下表為某種環境問題在各個地區造成的影響,該環境問題持續惡化後,最可能出現下列何種現象? 【105會考】
海水淹沒沿海低窪地區
兩極地區海水鹽度上
沿海地區地層下陷嚴重
高緯區可耕地面積減少
「某國由上萬個島嶼組成,由於人口成長快速,2010年的人口數在全世界排名第四,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其首都不僅過度擁擠、交通混亂,且因周遭環境遭受破壞而飽受水患之威脅,該國政府已著手研議遷都的可行性。」上文描述的首都應是下列何者?
日本東京
印尼雅加達
巴西巴西利亞
荷蘭阿姆斯特丹
右圖是各地因人為活動而引發的主要環境議題,若想加上「水資源爭奪危機」的標示,則圖中甲、乙、丙、丁哪地區最為適合?
甲
乙
丙
丁
右圖為鹿特丹到舊金山的二條海運航線,
其中甲航線為目前航線,而距離較短的乙
航線經過北極海海域,以往多處於冰封狀
態,但隨著全球暖化,該航線未來可能全
年皆可通行。若乙航線暢通後,將使哪一
個國家來自船隻通行費的收入大為減少?
埃及
新加坡
俄羅斯
巴拿馬
近數十年來,巴西積極開發境內的亞馬孫河流域,卻屢遭各
國批評。下列何者最可能是各國反對亞馬孫河流域過度開發
的主要原因之一?
森林內蘊藏物種繁多,牽繫著地球的生態平衡
擁有廣大的針葉林,是全球木材資源的主要供應地
下游地區有馬雅文明的遺址,是人類學研究的重要題材
流域面積廣大,支流眾多,是南美國際貿易重要航運路線
在冬季時,某些動物會以冬眠或遷移等方式,來度過低溫造成的生存危機。而近年來北半球常觀察到棕熊延後冬眠、候鳥延後南飛的現象,代表地球上已有部分生物因為外在環境改變而調整其行為模式與生活習性。下列何者和上述外在環境改變的形成最有關係?
工業化程度提高
沙塵暴頻率增加
漁業資源的減少
臭氧層破洞擴大
「淡水資源常被視為國家重要的資產。若位於河流上游的國家在其境內興建攔水設施或排放汙水,就可能影響下游地區鄰國的供水,因此,河流的控制權常成為國際紛爭的原因之一。」下列哪二個國家之間的關係最適合用來舉例說明上述的紛爭?
南韓、俄羅斯
印度、孟加拉
伊朗、以色列
越南、馬來西亞
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北極與南極地區的冰層融化,海平面持續上升,未來部分地勢較低的地區,將面臨被海水淹沒的危機,低窪區的人口將被迫撤離家園。下列哪一個城市,最可能面臨上述危機的困擾?
中國西安
瑞士日內瓦
荷蘭鹿特丹
墨西哥墨西哥城
右圖為近一千年來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形,下列哪一項因素與這種變化有最直接的關係?
臭氧層的破洞
水土保持的破壞
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
在拉丁美洲,因為某種天然植被遭受過度砍伐與破壞,導致全球最大的生態物種基因庫受到破壞。該天然植被最有可能是指下列何者?
莽原
雨林
混合林
針葉林
下列為同學們對於生態系統的討論對話,哪一位的說法較正確?寅昌:「生態系統是指孕育動植物生長的非生物自然環境。」慧真:「應該還包括生活在同一地的各種動物和植物族群啦!」恩明:「不對啦!不包括會活動的動物族群。」仕彬:「我覺得只包含動植物的系統,和天氣與地質條件沒有關係。」
寅昌
慧真
恩明
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