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student devices needed. Know more
10 questions
1980年代初期,臺灣開始出現「新電影」,年輕導演們延續稍早1970年代的文藝風格,創作出《兒子的大玩偶》、《風櫃來的人》等新風格的影片,彰顯出什麼現象?
(A)對祖國大陸的眷戀情懷
(B)健康寫實道德教化的價值內涵
(C)本土人文的關懷與反省
(D)以知性的思考取代浪漫的特質
有一個年代,在臺灣年輕知識分子及大專青年當中,興起一股自己作詞作曲,並使用吉他自彈自唱的風氣。這些歌曲的演唱者年紀較輕,曲風清新樸實,演唱者的外貌反而不是很重要,也不需要上臺唱跳。歌曲多以校園及平日所接觸的人事物為創作內容,如〈抓泥鰍〉、〈橄欖樹〉、〈小茉莉〉等均為當時傳誦甚廣的歌曲。請問這是哪一個年代的普遍現象?
(A)1950年代
(B)1960年代
(C)1970年代
(D)1980年代
學者訪談一位唱片行老闆,老闆說原本許多人想聽臺語歌,所以店裡販售的臺語唱片銷售很好,甚至還有餘裕可以自己栽培歌手;不料稍後因為政治風氣轉變,年輕人開始改聽西洋樂;但在戒嚴體制下,要從海外進貨相當不容易,導致盜版生意猖獗。其中「政治風氣轉變」的原因應是
(A)解嚴後的民主改革開放風潮
(B)在臺美軍設立美軍廣播電臺
(C)升學主義盛行強調學習英語
(D)校園民歌創作成為學生主流
戰後臺灣的畫家與創作內容往往也反映了時空的轉變,以下四幅作品:(甲)郭雪湖〈南街殷賑〉;(乙)李梅樹〈冰果室〉;(丙)黃君璧〈雲嶺飛瀑〉;(丁)劉國松〈冬之記憶〉,依照時代順序排列,應是
(A)甲乙丙丁
(B)丙甲丁乙
(C)甲丙丁乙
(D)甲丙乙丁
學者提出某時期臺灣電影的特色如下:「基本上都圍繞著對日抗戰題材。這樣的選材,無非是在過去歷史中尋找勝利的記憶,藉以忘卻生活中的挫敗,建立一種心理的防衛機轉。」請問「生活中的挫敗」應與哪一史實有關?
(A)接收時對於祖國高度的期待
(B)美援停止後的經濟衰退
(C)國際外交的連續失利
(D)解嚴後失序的社會運動
某一時期,臺灣的電影公司陸續開拍《八百壯士》、《筧橋英烈傳》等以抗戰時期國軍英勇抗敵為主題的電影,刻意強調愛國精神,振奮國人士氣,避免因國際情勢的變化而有所動搖。這最可能是臺灣哪一個時期的電影發展?
(A)1960年代
(B)1970年代
(C)1980年代
(D)1990年代
有學者認為,「從日本的畫作技巧中,更能發掘中國似乎已經失傳的古典美好,即使今天它已被日本人加入了西畫技巧,但又被更發揚光大了……。」請問這位學者是在說哪種畫作?
(A)水墨畫
(B)油畫
(C)寫生
(D)膠彩畫
以下是臺灣原住民常常使用的生活用品,何者最能顯示原住民的外貿能力?
(A)與東南亞相仿的藤麻工藝技術
(B)充滿設計質感的陶器製作風格
(C)宗教儀式使用大量的神秘石雕
(D)穿戴許多當地少見的瑪瑙玉飾
臺灣歷史上某一時期的建築,「多面向地反映了古代中國人的自然與生命觀點,將大自然縮小,山石水泉俱在,水中設島象徵蓬萊仙島,成為人生理想的寄託。」此類建築應可在何時、何地見到?
(A)十七世紀西拉雅族的聚落
(B)十八世紀鹿港的連幢式街屋
(C)十九世紀富紳階層的園林
(D)十九世紀中西混合式的洋行
「這個時期臺灣陸續架構『三大公營片廠』(臺灣省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製片廠、農業教育電影公司),配合政治策略,再透過相關法律的限制與意識型態的箝制,全面進行電影管理及掌控。此時,臺灣電影幾乎配合『反共抗俄』的政治路線,使電影完全成為政治宣傳工具,創作內容乏善可陳。」這是臺灣哪一時期的電影發展?
(A)1950年代
(B)1980年代
(C)1990年代
(D)2000年代
Explore all questions with a free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