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student devices needed. Know more
34 questions
日耳曼民族入侵西歐以後,原先由希臘人與羅馬人所創造出來的古代文明遭到極大的破壞。請問:在這段黑暗時代,古代文明最主要得仰仗哪種人的保存?
(A)教會及修道院裡的神職人員
(B)蠻族裡的宮廷詩人
(C)封建諸侯和騎士
(D)城市裡的商人
基督教剛出現時受到羅馬的迫害,數不盡的基督徒死於政府的殘殺。今日基督教不只獲得羅馬的認同,還成了帝國唯一許可的宗教,其原因為何?
(A)帝國在三世紀時面臨危機,不得不停止對基督教的迫害
(B)殉教者堅定不移的信仰,感動了一般人
(C)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接受教徒的陳情,頒發詔書寬容基督教
(D)羅馬帝國正式分裂,西帝國為鞏固統治,不得不屈服
小雯目前正在撰寫一篇關於古典時代希臘人宗教信仰的專題報告。請問:下列哪一論述可能會出現於她的報告內容?
(A)希臘眾神都具有非凡力量,能有效掌控未來情勢,因此希臘神話充滿樂觀色彩
(B)希臘人藉神諭推知神的旨意,甚至以之用來仲裁城邦之間的糾紛
(C)希臘人的信仰是為現世目的而取悅神祇,且常將異象視為神祇旨意的表現
(D)希臘人相信自己是神的選民,雖然經歷各種磨難,但最終將會獲得特別的賜福
小羅到博物館參觀藝術展,展覽品包括聖像畫、鑲嵌畫與十字型半圓頂教堂(或禮拜堂)的建築模型,他發現這些藝術蘊含濃厚的宗教氣息,且又融合了希臘、羅馬與東方傳統的要素。其中,聖像畫的繪製都有固定的呈現方式,而不能按照藝術家個人的創意繪製,以遵循信仰的內涵。請問:他參觀的展覽應為下列何者?
(A)中古早期西歐藝術展
(B)拜占庭帝國藝術展
(C)伊斯蘭宗教藝術展
(D)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展
學者威爾杜蘭論及某時期的藝術「致力於宣揚宗教教義,同時展示這個帝國的榮耀。它在祭袍和繡帷、鏤嵌細工的物件和壁飾上,詳述耶穌的一生、聖母瑪麗亞的悲傷,以及使徒和殉教者的故事。表現在宮廷的裝飾上,更以皇帝和皇后來代表基督和聖母瑪麗亞。」請問:上述資料所論應為下列何者?
(A)希臘化時期藝術
(B)中古西歐藝術
(C)拜占庭藝術
(D)文藝復興時期藝術
關於斯多葛學派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人應服從命運的安排
(B)認為人生的目的在追求快樂,因而被稱為快樂主義
(C)主張無神論,人是原子構成
(D)提出理念論,認為物質生活之上有一完美的理念世界
雅典有位哲學家被譽為西方哲學之父,他一生並未留下著作,主要言行由他的學生和同時代的人們記錄下來,他喜歡以提問與討論的方式與人探討哲學問題,卻不見容於雅典當局,遭判不敬神明與腐化青年之罪予以處死。請問:下列何者屬於這位哲學家的思想?
(A)宇宙之間的善與惡是對立的,正如同光明與黑暗是對立的一樣
(B)仁義禮智孝悌忠信乃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行為準則
(C)人的智慧源自於體會到自己的無知,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專注於發展潛能,而不是追求物質富裕
(D)生命是一種不斷輪迴的過程,生命的目的就是要試圖超越輪迴的痛苦,達到無欲無我的境界
有首詩歌寫著:「我們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想到錫安就哭了。……在那裡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請問這首詩歌描述的時代背景為何?
(A)大流士建立橫跨歐亞非版圖的大帝國
(B)迦爾底亞人俘虜希伯來人到巴比倫
(C)迦爾底亞人結束以色列王國
(D)埃及人迫害猶太人
資料一:「此派哲學視世界是一個有理性有秩序的整體,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人類行為應與主宰自然的法則相一致,此一主宰法則對普通人來說,就是『至高無上的神』,因此每個人都應遵循神的意旨和安排,也就是『順應自然』,他應該以此為天職、道德和至善,如此一來,不管處在什麼情況下,人都能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意,能獲得內心的安寧。」資料二:「此學派認為宇宙是由原子和『虛空』組成,靈魂和一切其他東西一樣,是物質的,隨著肉體的解體而分解。該學派反對神鬼迷信,神只是存在於無數天體的中間地帶,過著幸福的生活,並不會對宇宙和人類生活發生任何影響,神是一個快樂幸福的存在,人不應害怕神,神應是幸福的人的典範。人既然無須祈求鬼神,就必須自求幸福的生活。」請問:有關上述兩則資料的解讀,下列何者正確?
(A)資料一是伊比鳩魯學派
(B)資料二是斯多噶學派
(C)資料一主張禁欲,順應自然法則;資料二主張縱欲,追求物質的享樂
(D)兩段資料均是希臘化時代的哲學思想,都以追求精神上的安寧為目標
一份十一世紀的教會文獻指出:任何人接受皇帝、國王、公爵或侯爵任命為主教或院長,教會將不予承認,並剝奪其進入教會的權利。同樣地,皇帝、國王、公爵或侯爵若將主教職位或其他神職授予他人,將受到天主的譴責,失去永生的機會。這份文獻說明了羅馬教會的哪項政策?
(A)強調教會與君主協商教會事務
(B)禁止教會授予君主與貴族教職
(C)避免世俗君主干涉教會人事權
(D)防範教宗與世俗君主貴族合作
《舊約聖經.創世紀》提到上帝創造世界和人類後,隨著人口增加,世人的罪惡也逐漸加重,上帝為創造人類而感到後悔,決定用洪水毀滅世人,但由於諾亞始終堅持行義,上帝在喚起大洪水之前,告誡諾亞為自己及家人造一艘方舟,並載入世上各種生物,洪水退去之後,新的世界面貌就此展開。請問:下列哪項描述最能反映上述內容?
(A)人類成功征服大自然而生存下來
(B)洪水氾濫結束了西亞的文明
(C)人類的起源、生存與否皆與神的力量有關
(D)自然信仰與多神崇拜的由來
「不知是好運還是壞運,○位處於尼羅河各大城市和兩河流域各大城市之間,由於其地理位置的關係,商業貿易十分發達。此區自古以來便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遭受到一次又一次戰禍的迫害,周旋於各大帝國之間,時而納貢、時而被征服、時而被占領,這種折磨、煎熬,成就一個重要的宗教信仰。」請問:上文○所指為何?
(A)巴勒斯坦
(B)小亞細亞
(C)巴格達
(D)斯巴達
某段時間,教會肩負起知識傳承的重責大任,也負責將其理念灌輸給人們,他們主張唯有虔誠的禱告和遵守教規才能拯救人們的靈魂。在藝術創作上,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為了頌揚上帝而作;學者專注在研究宗教議題,對於科學、知識、真理的追求並不在意。請問:這裡所描述的時代為何?
(A)羅馬帝國時期
(B)中古西歐前期
(C)中古西歐後期
(D)文藝復興時代
《吉爾伽美什史詩》中「洪水滅世」的故事提到,眾神創造人類以後,卻有些神明反悔而想要以洪水消滅人類,同情人類處境的神明則將消息偷偷告訴伍特納皮斯丁,請他預先建造船隻以避開大洪水,狂風暴雨經歷七天七夜才停歇,生命得以獲得保全。就你的歷史理解能力,下述說法何者較為合適?
(A)這則故事背後象徵人類文明發展過程,洪水的天災問題會造成嚴重破壞,故被視為生存危機的警惕
(B)《舊約聖經》的〈創世紀諾亞方舟〉也記載大洪水的故事,代表這是真實的天災事蹟
(C)大洪水的警世意味濃厚,這同時也是伊斯蘭信仰重要的宗教核心價值
(D)《吉爾伽美什史詩》源起於尼羅河流域,是埃及人的日常生活記載
二位同學在討論古文明的宗教思想觀時,甲說:「你所尋求的永生是沒有的。眾神在給人類生命的那天起,就已經註定了死亡的時刻。生命既在眾神的掌握之中,人類是不能作主的,這是無法改變的宿命。」乙說:「我們要將人生不可知的部分歸諸神明,必須要相信神諭。因為神明是人依自己的經驗所創造的,具有凡人一般的情欲與喜怒哀樂。」請問:甲、乙兩位同學各自代表哪些族群的宗教思想觀?
(A)古希臘人、埃及人
(B)古希臘人、蘇美人
(C)蘇美人、古希臘人
(D)蘇美人、埃及人
一部作品記載,有一位具有三分之二神族血統的英雄人物,因為他的夥伴恩奇度的死亡,而使他決定探索永生不死的神奇祕密。這位英雄努力去尋找傳說奇人,那位在洪水來臨時,竟能死裡逃生的伍特納皮斯丁,希冀能獲得拯救。我們可以看出此作品透露出何項重要精神思維?
(A)國王為神的化身,最終他也必然會得到永生不死的結果
(B)眾神具備人類最完美的體態,也混雜與人類相同的七情六欲
(C)反映一種東西文化交流的結果,相信永生英雄的救贖與透過祕密儀式,神人合一
(D)此故事背景反映人們對生命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對不定期洪水來臨的災難感到誠惶誠恐
瑞瑞在圖書館看到一本書介紹某處上古文化的特色:「綜而言之,○古文化源自於氾濫平原地且開放的自然環境,先天的地形環境條件,缺乏天然屏障保護,使文化發展更替頻繁,中心思想充滿面對『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的未知與不確定性。引發○古文化對多元文化興替的悲觀,命定論是該古文明人類的特性。」請問:○應填入何者較為合適?
(A)蘇美
(B)希臘
(C)克里特島
(D)埃及
歷史學研究的資料來源有分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般而言,前者之價值遠高於後者。若要研究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歷史發展,下述何項資料的可信價值最高?
(A)《荷馬史詩》
(B)《伊底帕斯王的悲歌》
(C)希臘羅馬時期流傳之經典神話故事
(D)現代研究古希臘羅馬史權威史家的著作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的畫作《雅典學院》中,出現多位希臘羅馬時期代表性的哲學人物,當中位於畫作中央的老師柏拉圖將手指向天空,身旁的學生亞里斯多德則是將手掌往下。拉斐爾可能想要透過畫作表達哪項隱喻性的意涵?
(A)代表師生二人默契十足,表現出承先啟後的哲理思維
(B)僅為拉斐爾的巧思構圖安排,無代表任何意義
(C)手指天和手掌往下是古希臘哲人表達對時局不滿的手勢
(D)代表二人不同的哲理論點,即「觀念論」和「感官經驗」
古希臘某一哲學家,他喜歡與弟子及市民進行問答式的哲學思索,總是提出尖銳問題誘發對方思考,進而加以矯正、駁斥。他在和學生們探究問題時,總是不預設任何的答案,認為知識的產生是經過不斷且不斷的討論而產出,「產婆法」為其哲學探究的方法。然而最終這位哲學家的思維,被有關當局以「腐化雅典青年思想」處以死刑而結束一生。請問:上述指的是哪位哲學思想家?
(A)亞里斯多德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伊比鳩魯
上帝耶和華透過摩西頒布猶太教義「十誡」,其內容有:只能崇拜耶和華上帝,不可崇拜偶像,不可濫用耶和華的名,謹守安息日,要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通姦,不可偷竊,不可貪婪,不可作假見證。請問:由「十誡」內容可發現什麼樣的精神?
(A)為單純的一神信仰
(B)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精神
(C)神諭的預言準確且濃厚
(D)律法規範簡單且鬆散
所謂「保羅向外邦人傳教」,這句話是指使徒保羅是用什麼方法使基督宗教成為「普世性」的世界前三大宗教?
(A)勉勵信徒們具有耶穌般神愛世人的博愛精神
(B)鼓吹信徒虔誠做禮拜,等候基督重返榮耀
(C)鼓勵信徒奉獻錢財,去除原罪的苦難
(D)要每個信徒如傳教士一樣的積極向外傳福音
大約西元一世紀前後,出生於巴勒斯坦伯利恆的耶穌改革猶太教義,並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和觀念。請問:在猶太教義為主流之時,耶穌傳教的重點目標應是下列何者?
(A)向信徒宣示新希望―「天國」的來臨
(B)宣示人類歷史將不斷地循環
(C)表明猶太教義過於偏狹且完全不可信
(D)肯定君權神授的集中王權觀念
《舊約》聖經裡有所謂「巴比倫之囚」典故,這則典故所反映的歷史背景應為何?
(A)在摩西的率領下,希伯來人為逃避災荒而進入巴比倫城但不幸淪為奴隸
(B)先知亞伯拉罕率希伯來人為避禍由巴勒斯坦遷至巴比倫
(C)巴比倫王國建巴別塔導致觸犯天神,而導致遭神處罰的巴比倫人皆淪為階下囚
(D)猶大王國為加爾底亞所滅,被迫遷徙流離,開啟受異族統治的悲慘時光
慧婷近期看了一部電影介紹中世紀修士的日常生活,影片中的亨利修士是生活在西元十世紀修道院的神職人員。影片中的亨利修士不會有下列哪種修道院生活?
(A)獨身至上且不結婚,清心寡欲渡日
(B)必須順服修道院院長的訓示和從事實際的勞動工作
(C)沒有私產,收入所得一切歸修道院
(D)誠信服膺上帝,每日讀經、禱告是唯一該做的事
歷史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幾個標題,一為「中世紀前期最大的日耳曼王國」,一為「大約現今法國、德國、義大利諸國發展的起源」,「《凡爾登條約》後的一分為三」,「受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這節課可能要介紹的可能是中世紀前期的哪一個國家?
(A)西哥德王國
(B)汪達爾王國
(C)法蘭克王國
(D)不列顛王國
長維在圖書館閱讀到基督教《宇宙光》雜誌,其中一篇文章談到中世紀以來某一基督教組織的發展,有位神父有感而發的說:「每一位兄弟都應該放棄這個世界,永遠忘記一切有害的事物。……他該喜愛齋戒,尊重貧窮;應該逃避人群,閉口緘默,不管閒事,不事空談;在自己的心底找一個安靜處,可以和他的造物主促膝談心。讓他渴望流淚,每天祈求天主賜他淚流之恩。」上述資料可能是指下列何者與組織?
(A)聖保羅,向外邦人傳教
(B)聖彼得,彼得磐石說
(C)聖本篤,修道院制度
(D)羅耀拉,海外傳教事業
《查士丁尼法典》又稱《民法大全》,是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主持下於西元526年至565年完成的彙編式法典,被視為羅馬法的集大成者。共十二卷,分四個部分:(1)「法令全集」收錄歷代皇帝的法令;(2)「法學彙編」收錄歷代法學家的論著;(3)「法理概要」是學習羅馬法的基礎教材;(4)「法令新編」收錄「法令全集」刊行後查士丁尼新頒布的法令。此法書重新整理自羅馬共和到西元六世紀止的法律和法學著作,被認為能夠反映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法律樣貌。法典強調「皇權無限」、「人人都應安分守法」,提出自由民在「私法」範圍內形式上應平等,成為歐洲大陸確立法律體制的主要基礎。下述何者較為合適作為上述內容的主題?
(A)查士丁尼勤奮向學、精研法律
(B)查士丁尼開創政教合一首例
(C)「朕即法律」,身兼法政教三權為查士丁尼的代名詞
(D)在查士丁尼的影響下拜占庭從此成為法治帝國
關於西亞的楔形文字敘述,我們可以有以下何種理解?
(A)這是源起古希臘羅馬的文字基礎,即是希臘文、拉丁文的基礎文字
(B)這套文字源起於兩河流域的蘇美人,爾後遍及西亞地區
(C)楔形文字的發明,可見蘇美人已結束城邦文明時期
(D)由楔形文字記載的兩河流域與神話內容,可見蘇美人樂觀且積極面對生命的態度
十二世紀的歐洲商業逐漸成熟,使得世俗教育受到重視,在神學理論方面也試圖以希臘哲學來解釋傳統基督教教義,主要特色是相信人類理性經驗與價值,發展出一套不同於奧古斯丁的神學系統,在古典文化的基礎上探究神學。這應是下列哪一哲學特色?
(A)經院哲學
(B)希臘化哲學
(C)埃及哲學
(D)印度哲學
某一古文明的特色:「此處的遺址之所以這麼引人注目,是因為其石牆遺跡上幾乎沒有留下什麼暴力的圖像。即便雕刻中有士兵,但是他們並沒有呈現暴力打鬥場面。裡面也有出現兵器,但他們並沒有出鞘。你所看到的大部分圖案,反而讓人覺得這裡散發著溫馨人情味,似乎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民和平地聚集在這此,彼此帶著禮物,友好地互搭肩膀互動,透露出一片祥和之氣的氛圍。此地四周環海的島嶼環境,也是希臘文明的發源地。」這應是下列哪個古文化的特色?
(A)印度河文明
(B)邁諾亞文明
(C)兩河文明
(D)埃及文明
附表的內容何者有誤?
(A)宗教領袖
(B)政教關係
(C)聖靈來源
(D)建築形式
這兩個宗教是在何時正式分裂?
(A)五世紀
(B)八世紀
(C)十一世紀
(D)十八世紀
希臘正教主要是以當時哪一民族作為傳教對象?
(A)法蘭克人
(B)薩克遜人
(C)倫巴底人
(D)斯拉夫人
Explore all questions with a free account